若不恶寒,当作温病治之。 服桂枝汤,取微似有汗者佳,若大汗出,病必不除矣。
阳明犹京师,故心腹皆居其地。少阴为阴枢,其欲寐不寐,欲吐不吐,亦半表半里症,虽有舌干、口燥等症,而不入提纲,归重在半里也。
然邪气之来也紧而疾,谷气之来也徐而和,此又不得以迟数定阴阳矣。要知协热下利,即胃实之始,《内经》所云“暴注下迫,皆属于热”,其脉必浮大弦大,故得属之阳明,而不系太阴也。
前条论症,此条论脉。欲识真仲景者,逐条察其笔法,知《考工记》自不合于《周官》,褚先生大不侔于太史矣。
甘澜水状似奔豚,而性则柔弱,故名劳水,用以先煮茯苓,取其下伐肾邪,一惟趋下也。此与前上半条同义。
自汗是烦之兆,躁是烦之征。小便数尚未难,恶寒微不若恶风之甚,挛急在脚尚轻于四肢不利,故彼用芍药甘草汤,此用桂枝加附子,其命剂悬殊矣。